人生因梦想而丰富

浏览:    时间:2019-05-14
 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作为一个矫情的人都觉得有点汗颜。在这个普世成功学标准衡量的当下,当一个人已经得到社会认可时,他所写下的人生阶段性总结感言或许才称得上这个标题。比如马云、俞敏洪之辈。于我这个目前称之为“loser”的人,这个标题只能算是激励自己的一种信仰。
    第一次对这句话产生思考,源于台州女作家王寒的一篇文章,文章类似自述,回顾了她前半生的工作、人生心理路程,沉淀下来的生活与旅途中的种种感悟,字里行间笃定地看待社会的现实与浮躁,行文充实而美好。如果说阅读可以作为精神食粮,那么她这篇文章无疑于我营养非常丰富。在羡慕别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的同时,内心开始正视自己懵懂又不清晰的想法,概而言之即为我想要的丰富的人生状态也许能够像别人一样尝试着去努力,不去实践又心有不甘,人生是不是一样无趣又遗憾?
    转行之初,其实也一样对决定后的前景和结果充满忐忑,自己心中时不时焦虑的同时,还得得体地想向身边关心自己的人解答疑惑或者好奇,只是不能当饭吃的想法对别人而言又有多少的解释说服力呢?在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半年,尽管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困难与现实的压力,但是对专业知识的生疏、对行业特有思维方式的把握以及内心各种纠结的挣扎,时不时让自己内心沉重、无助。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带着这种信仰去转行,是否理想主义色彩太浓重。带着这种心态生活、工作,感觉无疑很是苦涩、迷茫。年终总结大会上情不自禁的落泪,已经是内心负担饱和的一种宣泄。明知这是个人选择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过程,为何会承受不住?在午夜清冷大街上嚎啕大哭之后,内心很是鄙视自己的软弱、感性。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这份职业,因为担心未来可能的贫困弱势,因为无法承受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观望。。。。。。无数个担心、害怕,让自己纠结无常。原先自认为拥有的自信、笃定,在切实经历现实之后已经不堪一击。当一个人开始清醒认识内在的自己后,应该是最懂得谦虚、自知之明的时候了。对一个内心活跃有余、韧性不足,又人近中年的人而言,沉淀、反观自己的时间来得晚了点,但总好过一直以来的良好自我感觉。
    平时人们口中听得最多的就是心态要好一点,呵呵,无疑我是心态不好的代表性群体之一。调整它,无疑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专业功底没有,那就老老实实用功补课,谦虚多问。实践经验缺乏,那就多勤快跑腿多跟老律师学习。手头业务没有,好吧,这个是最最现实涉及养家糊口的问题,1-3年最起码的空窗期要有心理准备,这个就是行业的残酷所在,如果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趁早掉头安心做个按部就班的职场人士。试问自己,能扛得住吗?扛呗!少了花里胡哨的消遣、满足虚荣心的名牌追逐,日子凑合着也能过,等到实在过不下去再说吧。好吧,最后一关,担心人家对你的看法。想来这个应该是最不重要的心结。日子过得好差不需要伪装,全看自己内心是否足够平静地对待生活。在逼着自己梳理心结之后,那就实实在在去做。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实践行为已经持续了近半年,业务有一搭没一搭,都在心里预期范围内,但是内心世界已经逐渐趋于平静。我无法规划未来如何,或者所谓的成功在哪里,只能尽力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它的意义所在。即使在外人看来平庸而过,起码内心知道努力即可。
    最近看到梁朝伟的一篇影评,里面谈到他对成功的理解:“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无忧,不是获奖无数,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过程。有梦想有目标是好事,但如果只看到目标,就很容易忽略过程,就像跑步一样,你一心想跑到终点,就会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梦想,不仅仅有梦、敢想,还有做梦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所以结果是什么,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我想我们总需要对生活赋予一定的境界,这种形而上的信仰摸不着、看不到,但是会在你心里扎根,给予你力量去探索人生的各种未知与可能性,用心去品味这个探索的过程,即使结果未必那么精彩,但是它呈现的丰富性也已经是一种收获。